脑卒中已成为导致全球范围内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据《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23)》显示,我国40岁及以上人群脑卒中现患人数高达1242万,且发病年龄层逐渐年轻化,形势严峻。平均每10秒就有一人初发或复发脑卒中,而每28秒就有一人因脑卒中离世。在这些幸存者中,约75%的人会留下后遗症,40%的人面临重度残疾,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都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社会上存在一种误解,认为如果父母患有脑卒中,子女就一定会得病。但实际上,脑卒中并非遗传病,它不会直接通过基因传递给下一代。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有一部分脑卒中患者确实存在遗传倾向。这意味着,虽然脑卒中患者的子女不必过度担忧自己会必然患病,但他们患脑卒中的风险可能会高于一般人群。
通过对脑卒中患者的家族进行调查,发现他们动脉硬化的发生率也比较高,血管张力不稳定,脂肪、蛋白质代谢障碍也明显高于其他人群。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家属中,高胆固醇血症和血液高凝状态的发生率较高。在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家属中,除高胆固醇血症以外,呈低凝状态的倾向较多见。
除了遗传因素外,脑卒中患者家族内部相似的生活和饮食习惯也可能是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因此,对于有脑卒中父母的子女来说,加强自我保健显得尤为重要。他们应该积极防治高血压、高血脂和动脉硬化等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并树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以预防脑卒中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