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12月12日是世界吞咽日,今年的主题定为“关注吞咽,乐享健康”。提升公众及医疗行业对吞咽障碍的认知,了解其病因、并发症及管理,从而引发大家对正常吞咽功能以及吞咽障碍问题的关注。
据研究,22%-65%的脑卒中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少于5天的急性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发生率高达50%,2周后脑卒中吞咽障碍的发生率只有10%~28%。脑血管意外后第1个月吞咽障碍的发生率高达41.7%。吞咽障碍也是脑卒中患者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常导致患者出现营养不良、肺炎等并发症。
一、吞咽障碍的定义
吞咽障碍是指由于下颌、双唇、舌、软腭、咽喉、食管等器官的结构或功能受损,导致个体无法安全有效地将食物输送到胃中。简而言之,如果在吸吮、饮水、咀嚼、进食、控制唾液分泌或服药等方面存在困难,都可能被视为吞咽障碍的表现。
二、导致吞咽障碍的疾病
多种疾病都可能导致吞咽障碍的发生。例如,脑卒中、脑外伤等神经系统疾病,帕金森病等运动障碍性疾病,吉兰巴雷综合征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头颈部肿瘤术后等手术并发症,都可能累及到与吞咽相关的皮层或神经结构。此外,认知功能障碍也可能导致患者出现摄食-吞咽困难,长期下来,患者可能会出现消瘦、营养缺乏、脱水及电解质紊乱等严重问题。
三、需要及时就医的情况
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可能意味着存在吞咽障碍的风险,应及时就医进行专业的吞咽功能检查:
1.食物在口腔中滞留,吞咽过程费力,需要反复咀嚼才能咽下;
2.经常出现口、鼻反流,流口水或痰多,且痰中带有食物残渣;
3.咽部有异物感,吞咽时伴有烧灼感;
4.进食时容易被食物或液体呛到,引发咳嗽;
5.进食后出现声音嘶哑、混浊,或突发呼吸困难、气喘;
6.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反复发热或吸入性肺炎等症状。
如果您或您身边的人出现了以上任何一个症状,都应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吞咽功能的检查,以便尽早发现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